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异化现象令人担忧(上篇)

时间:2015-11-04 10:11 点击:
【论文摘要】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常态。教育者在面对众多纷呈的基础教育改革时,需要坚持以教育理论为导向,理性认识基础教育改革价值的定位。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价值的定位要分别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四个取向展开,即师
  【论文摘要】普通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从2004年开始已十年有余,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然而现状不容乐观,甚至令人担忧,出现了诸多异化现象,已然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异化现象的产生归因于对课程改革的时代意义和教育价值缺乏本质认识、传统课堂文化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消解、功利主义的教育观演绎出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必须要从课程价值观、课堂教学观、教育科研观、学校角色观、教育本质观等方面正本清源,否则新课程改革将不能深化。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异化现象;新课程实施
  普通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始于2004年,到2010年最后一批省份的高中都实施新课程,至今已历时十年有余,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紧跟时代、顺应未来,并为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积累了成功的经验。然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异化现象令人担忧,它们已成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瓶颈,制约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只有深刻揭示这些乱象背后的根源并加以拨正,才能迎来深化新课程改革的美好未来。
  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出现种种异化现象见怪不怪
  (一)穿新鞋走老路,冠以新课改之名,未行新课改之实
  第一,不按课程实施方案设置课程。普通高中课程内容结构为八大领域十五个科目,由必修课程、选修I和选修n构成,许多学校不能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甚至必修课都不能开齐。调查结果表明,如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必修课程,大部分普通高中没有开设。以东部某省会城市为例,该市为了推动新课改,每两年进行一次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要求区域内每所高中要提交两项成果,结果每次提交成果的学校数量不足50%。
  第二,课堂教学满堂灌,依然是只教教材。十多年前就有实施课程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的讨论,并形成了"用教材教"的基本共识。但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至今,即便在早期进入课改的地区,有相当_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依然是"满堂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不能有效地良性互动,割裂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个性化学习,教学内容受高考《考试大纲》规制而过分聚焦于教参与教材,往往停留在知识传授和技术操作的层面,课堂缺少学科品性,学生对课程的习得常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第三,教育评价老套,考试依然是最主要的方式。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明确提出了综合素质评价中"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的内容;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坚持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评价注重过程的原则,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各省(市、自治区)出台了关于加强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性文件。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评价方式单_、指标简单,考试成绩依
  然是评价学生的最主要甚至是唯一标准。
  (二)穿新鞋不走路,冠以新课改之名,做假课改之事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